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总面积平方公里,人口万,辖莱城区、钢城区、个省级高新区和个省级园区,个乡镇(办事处)。 莱芜古称赢、牟,是齐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有三千多年的冶炼史。境内汶阳文化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完好的齐长城比秦长城还早多年,春秋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就发生在莱芜。莱芜还是著名散文家吴伯箫的故乡。
莱芜是齐鲁文化的交汇地,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清水秀。莱芜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汶阳文化遗址是大汶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距今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长勺文化再现了殷商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曾在这里分金。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龙凤梳“和汉代三铢钱范;有民间奇物“宝葫芦“和“扁豆秧拐杖“。境内有保存较好、比秦代万里长城还早多年的齐长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长勺之战“遗址、齐鲁夹谷会盟遗址;还有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四十多年前,又以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彪炳史册。有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闻名遐迩的莱芜战役纪念馆等众多的人文旅游资源; 莱芜自然旅游资源山、水、林、洞、峡、潭、瀑、泉等,种类齐全,莱芜素有八大胜景、十大名山,代表着莱芜独特的风景名胜,吸引了历史上诸多的文人墨客前来歌咏赋唱。自古“黄河西来“、“大江东去“,九州江河东流入海,唯汶河独辟蹊径,滔滔西去成为一大奇观;春夏之季,阳光经过不同密度的气层,发生明显折射,常把地面景物显现空中,出现奇异幻景,史称“矿山呈瑞“;雪野湖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现代人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理想去处。
莱芜资源丰富。铁矿石.亿吨,居华东地区之首,铁精矿粉品位达到-%;煤储量亿吨,是全国重点产煤市之一;花岗石储量亿立方米以上,“莱芜黑“花岗石板材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珍品“。?莱芜是“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全市钢铁生产能力万吨、深加工能力万吨,大H型钢、中宽带、轴承钢、齿轮钢和粉末冶金等主导产品深具加工潜力,全市形成了从铁矿开采到生铁冶炼到炼钢轧钢、从加工铸造到机械制造到新材料生产完善配套的钢铁产业体系,进一步拉长了钢结构加工、汽车配件加工、板带加工、环保机械加工等钢铁产业链条。莱芜是“中国生姜之乡“、“中国花椒之乡“、“中国黄金蜜桃之乡“。“莱芜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莱芜三黑“(黑猪、黑鸡、黑山羊)深具开发潜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猛。同时,纺织、造纸、建材等产业也较发达。
莱芜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投资环境优良,先后获得“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山东省园林城市“等称号。境内拥有磁莱、辛泰两条铁路线和泰莱、博莱、莱新三条高速公路,第二条济青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中。距济南国际机场公里,距青岛港公里。城市建成本地电话网、移动通讯网、光缆传输网、国际互联网、数据通讯网等多功能全覆盖的现代化通讯网络。莱芜电厂和莱城电厂装机总容量达万千瓦,莱芜电网成为山东电网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的重要通道。城市集中供热、供气、供水及污水处理功能齐全。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重商亲商,讲求实干。
近年来,莱芜市委、市政府提出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把“两个基地“建设作为强市之基,把环境作为莱芜发展的生命线,把市场化改革和机制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最根本动力,借助外力、启动民力、依靠大企业的力量、发挥市场的力量,最大程度地凝聚发展合力,加快建设“绿色钢城“。? 年全市GDP完成.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亿美元,其中出口.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元、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GDPl.亿元,同比增长.%;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均位居全省前列。-月份,完成地方财政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国税市级以下收人总额位居全省第位,增幅居全省第位;地税总额增幅居全省第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进出口总额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实际利用外资万美元,同比增长.%。
历史沿革:莱芜,春秋为牟国及齐嬴邑、平州邑地。牟国属于鲁国的附庸国,故址在今城东公里的辛庄镇赵家泉村;嬴邑属于齐国,故址在今城西北羊里镇城子县村;平州邑在莱芜西部。秦置嬴县(治所在今城子县村),属济北郡。西汉增置牟县(治所在今赵家泉村),又于牟县东北置莱芜县,因治所设在淄水流域的莱芜谷,故名莱芜,故址在今淄川东南、公里的口头乡城子庄。嬴、牟、莱芜三县同属于泰山郡。东汉、三国魏、晋沿袭未变。北魏时嬴县治所向东迁移至今南文字村。同时撤消设在淄川的莱芜县,其区域北部划入设在淄川的贝丘县,南部分别划入嬴县与牟县。北齐天宝七年,撤消牟县,并入博平县。隋代开皇十六年,复置牟城县,大业初年又并入嬴县,从此牟县再未出现。唐贞观元年(公元年)撤消嬴县,并入博平县,从此嬴县再未出现。唐长安四年(公元年),于北魏嬴县故城(今南文字村)复置莱芜县。从此,莱芜县治所开始设在今莱芜市境内。元和十五年又将莱芜县并入乾封县,太和元年复置莱芜县,治所仍在南文字村,属兖州鲁郡。宋初属兖州鲁郡,继属袭庆府鲁郡。金代,废除设在今莱城的主管冶炼的莱芜监,于大定十二年将设在南文字村的莱芜县南迁至莱芜监旧址,属泰安州。元代、明代沿袭未变。清代属泰安州。年属济南道。年属泰安道。年直属山东省。 年,抗日民主政权将莱芜与博山、沂源、新泰的少部分地区合并划为莱芜、莱东、莱南三县,抗战胜利后恢复原貌。年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莱芜县,改设省辖县级市,由泰安市代管。年月,经国务院批准,莱芜市由县级市升为地级市,辖莱城、钢城两个区,个乡镇、办事处。年月,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莱芜市将所辖个乡镇、办事处,合并调整为个办事处、个镇、个乡。
莱芜是革命老区,是沂蒙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放战争时期,因陈毅元帅、粟裕将军指挥的“莱芜战役“而名载史册。莱芜的解放揭开了莱芜发展新的历史篇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莱芜人民经过年的艰苦奋斗,使莱芜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莱芜地处济南、泰安、曲阜、淄博和胶东之间,受孔孟文化影响较深,重礼仪,讲诚信。莱芜风土人情淳厚质朴,人民诚实勤劳,热情好客,重商亲商,讲求实干。长勺文化再现了殷商时期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风貌;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来此观礼;管鲍曾在这里分金。这里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珍贵文物“龙凤梳“和汉代三铢钱范;有民间奇物“宝葫芦“和扁豆秧拐杖;有闻名于世的“齐长城“遗址。这里还是著名的奴隶起义领袖柳下跖的故乡;春秋战国时期,曾发生过著名的“长勺之战“;四十多年前,又以震惊中外的“莱芜战役“名载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