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位于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十三年(年).雍正“驾崩”,曾于此停放灵枢,因此,雍和宫主要殿堂原绿色琉璃瓦改为黄色琉璃瓦。又因乾隆帝诞生于此,雍和宫出了两位皇帝,成了“龙潜福地”,所以殿宇为黄瓦红墙,与紫禁城皇宫一样规格。乾隆九年(年),将其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俗称喇嘛庙。可以说,雍和宫是全国“规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
雍和宫由牌坊和天王殿、雍和宫大殿(大雄宝殿)、永佑殿、法轮殿、万福阁等五进宏伟大殿组成,另外还有东西配殿、“四学殿”(讲经殿、密宗殿、数学殿、药师殿)。整个寺院殿阁交错,飞檐纵横,宇脊勾连,气势轩昂,整个建筑布局院落从南向北渐次缩小.而殿宇则依次升高。形成“正殿高大而重院深藏”的格局,巍峨壮观,具有汉、满、蒙、藏民族的特色。
雍和宫中的“三绝”首推为万佛阁的檀香木雕弥勒像,二是法轮殿中檀香木罗汉山,罗汉用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制作,形态不一,各具神采;三是金丝楠木雕的佛龛。神秘的宗教色彩加上奇特而具想象力的艺术,使雍和宫处处充满了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每年月这里举行“大愿祈祷法会”,响起宏亮的法号和悠扬的经声,跳起“布扎”,进行富有民族特色的宗教活动。
雍和官是汉藏文化的瑰宝,年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