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祥桥在金泽南首,建于元代,是江南著名的元式桥梁。选材独特,形式优美,它近似现代的公路桥。当代桥梁专家称该桥为:“连续简支”梁桥的鼻祖,为什么当时金泽会建起这划时代的桥梁呢?
蒙古族灭亡南宋后,建立元朝政权,朝廷采用安抚政策:一面招用宋代“遗臣”,一面保护宋代文物,元军进驻金泽后,对文物建筑进行保护和维修,还大力发展金泽的桥庙建设,繁荣古镇的经济。
金泽颐浩寺,是南宋皇帝赵构和宰相吕颐浩下旨建造的,且是江南第一大寺,故元朝政府选址金泽建造迎祥桥,以提高迎祥桥的历史价值。
迎祥桥造型特别,造桥材料采用砖、木、石组合结构,桥柱用青石拼成,石柱架条石作为横梁,横梁上密排楠木,桥面两边外侧、覆贴水磨方砖,以保护木梁。它是梁式五孔砖石桥,桥长米,宽米多。桥面无栏杆,是典型的元式桥梁,标志是元朝建国后的桥梁特点。
在迎祥桥西堍,元代建有规模宏大的万寿庵,有尼姑近百,有江南“小天竺”之称,这一桥一庙形成新的繁荣之点。
迎祥桥还有一座姐妹桥,地点在离金泽很近的练塘镇。金泽、练塘同为“水乡泽国”历史悠久,宋景定年间,练塘四农村建造规模很大的明圆寺和崇福寺,有僧人百余,烟火萦绕,后寺毁无考,但寺内两棵古老的杏银树依然枝繁叶茂,这是历史的见证。当时元朝政府在练塘四农村也兴建一座元式桥梁,名为“余庆桥”形式跟金泽的迎祥桥一模一样,故后人称它们为姐妹桥。
余庆桥桥长.米,桥宽.米,为三孔梁式砖石桥,桥面两堍连结村舍,凌空而起,高屋建瓴,雄壮挺拔。这座桥的建成,既发展了水乡景色,又推动了练塘的交通。桥如长虹卧波,游人不绝。
后人对迎祥桥和余庆桥取名为姐妹桥以后,对两桥的建造和用材等方面,作过专门的研究,两座桥梁结构坚固,经历多年的风风雨雨,英姿勃勃,昂然挺立:其一是用料讲究,所用木材,全是千年不朽的珍贵楠木,估计是修建颐浩寺、明因寺所多余的材料,其二是建造的工艺讲究,桥面的承受力都计算得非常精确,桥型精巧,坚固耐用,证明当时的造桥水平,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从元代起,因为有了这一对姐妹桥,增加了金泽、练塘两镇人民的密切往来,从香汎和节日往来,到商业经营往来,这姐妹桥为两镇的交流,增添了新的活力。
金泽的迎祥桥,在元、明时代,是古镇经济繁荣的中心,南有白米港,各路来的农产品和经济作物,均在迎祥桥两岸集散,人来人往,川流不息。
很多文人墨客,因游览颐浩寺,而顺便游览迎祥桥和万寿庵。
当时迎祥桥是《金泽古八景》之一,似长虹横卧于烟波江上,有“月印川流,水天一色”之美,成为“迎祥夜月”的绝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