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图书馆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从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建直隶图书馆至今,已近一个世纪。这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世纪,也是中国近现代公共图书馆蓬勃发展的一个世纪。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在变法维新和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津邑官绅纷纷兴办学堂。促使对新知旧学各种典籍的大量需求,一些有识之士共识:“近世各国文化日近,莫不以设立学校与图书馆相辅而行。”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中国长江以北最早的近代公共图书馆——直隶图书馆诞生了。
清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年月)直隶提学使卢靖(木斋)以“保存国粹,宣传文化,辅助学校教育,增长社会知识”为宗旨,开始筹建直隶图书馆。(图一)光绪三十四年五月十一日(年月日)正式开馆。馆址初设在河北大经路(今河北区中山路)直隶学务公所内。藏书以严范孙先生原陈列在天津教育品陈列馆的部、直隶督署下发的万余卷图书和提学使司请款专购的万卷图书为基础,继之,严范孙先生又捐赠图书余部,又有奉天总督徐世昌等捐赠图书。(图二)开馆初期藏书近万卷(册)。所编《直隶图书馆书目》卷,全面反映了建馆初期馆藏。(图三)
民国二年(年),馆址迁至中山公园北部一幢楼房,始有独立馆舍。(图四)年月又附设通俗图书馆于东马路。在当时被誉为大江南北第三位的图书馆。年月,馆名改称“直隶省立第一图书馆”。任命严侗(台孙)为图书馆主任。年又更名“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年月天津沦陷后,馆舍被日本侵略军强占,更名为“天津特别市立第二图书馆”。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又更名为“河北省立天津图书馆”。经清点,仅有中文书十万余册,外文书四千余册。此后,直至天津解放,由于经费拮据,馆业处于停滞状态。
年春,天津特别市创办市立图书馆,颁布“市立图书馆计划大纲”,市绅王贤宾热心赞助图书馆事业,廉价出让南开杨家花园住房一所共间作为馆舍,年月日举行开馆典礼。(图五)年天津沦陷后,曾更名“天津特别市立第一图书馆”。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原称“天津市市立图书馆”。
抗战胜利后,天津市热心文化事业的各界人士倡议建立一座规模宏大之图书馆。年组成建馆筹备委员会。年月,市政府将原法租界公议大楼拨交天津图书馆作为馆舍,于年月局部开馆。(图七)(图八)至天津解放前夕,全市公共图书馆仅存下濒临关闭的省、市图书馆各一所和年新建的天津图书馆,年天津解放后,逐步合并为“天津市人民图书馆”。馆址为承德道号。
年月,经天津市人民政府决定,由时任市文化局副局长的李霁野兼任馆长。同年月,任命南开大学教授黄钰生为馆长。
合并后的天津图书馆藏书约计余万册,经逐步增长至今已达万册。成为我国馆藏较为丰富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解放以来,在采购新书的同时,注意征集地方文献,陆续接受社会各界人士、藏书家捐赠图书,如任凤苞、周叔弢、张叔诚、叶石甫、顾维钧、石景宜等捐赠的大量中外文图书。
年“天津市人民图书馆”更名为“天津图书馆”。年,座落于复康路号,由天津市政府投资兴建,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可容纳藏书万册(件)的天津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