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滨河路(原西便门外)白云观街。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九年(),称天长观金大定七年()重建,金明昌三年()改名太极宫。金泰和三年()太极宫遭火灾被毁。金末,长春真人邱处机(-)奉诏西游,谒见成吉思汗,受命管天下道教,主持太极宫,并改名长春宫,重修、扩建后成为中国北方道教中心。邱处机死后,金正大四年()其弟子伊志平购长春宫东院建道院,名“白云观“。翌年春建“处顺堂“于观中,埋葬邱处机遗骨。元末长春宫毁于战火,白云观残存。明洪武二十七年()以白云观为主体扩建,明正统三至八年(-)大规模修建。清康熙四十五年()再次重修,形成现在的格局。白云观于年列为道教全国重点宫观,同年对外开放。中国道教协会、中国道教学院均设于此,年始,每年春节白云观均举办“民俗迎春会“,至年已举办届,为北京四大传统庙会之一(见庙会)。白云观座北朝南,分三路。中路主要建筑有影壁、棂星门、山门、钟鼓楼、灵宫殿、玉皇殿、老律堂、邱祖殿、三清阁四御殿,东西配殿分别为三官殿、财神殿、救苦殿、药王殿,西路为祠堂、元君殿、文昌殿、元辰殿、吕祖殿、云集园;东路有南极殿、斗姥阁、真武庙、火神殿、斋堂、罗公塔。
道观由层层递进的四合院组成,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参观白云观可分中、东、西三路进行,主要殿堂均在南北中轴线上。
从轴线南起有琉璃照壁、七彩牌坊、山门等。
山门里有一汉白玉石浮雕小石猴,十分生动,逗人喜摸,以求去病纳福。
山门后有一座单孔石桥--寓风桥,桥洞口悬有直径一米的金漆大“铜钱”,钱孔中挂一铜铃,游人至此喜用硬币投向钱孔,以望心想事成、财运亨通,十分有趣。
玉皇殿
在中路灵官殿北,殿内设神龛供奉“昊天金阙至尊玉帝“。原殿内塑有圣和其它神像,均已无存。现两侧铜像是明万历年年间铸造。殿内悬有红色幡幢,绣有不同形状的“寿“字,因名“百寿幡“,传说是清末慈禧太后岁寿辰的祝寿之物,后敕赐白云观而悬挂于此。
老律堂
在中路玉皇殿北,是观内道士宗教活动的主要殿堂。原称七真殿,内奉全真道祖师王重阳的七大弟子,七真塑像并排而列,中座者即长春真人邱处机,其他六人是刘处玄、郝大通、谭处端、王处一、马钰与其妻孙不二,世称“北宗七真“。清代时改称老律堂。殿内上悬清康熙帝御书“琅简真庭“横匾。殿前月台右方有康熙四十七年铸造铜骡一骑,鞍桥刻有“康熙岁戊子“字样此物原在朝阳门外东岳庙,后辗转移此。
邱祖殿
在中路老律堂北,是观内主要殿堂之一,自成院落,是埋葬邱处机遗骨的“处顺堂“故址。明代时称“长春殿“,清初称“贞寂堂“,至清初乾隆年间称邱祖殿,相延至今。殿内保存有邱处机塑像。殿内有瘿钵置石座上,传说是宋代遗物,为乾隆帝所赐。
三清阁四御殿在中路最北端。前出廊,分两层,上层为三清阁,下层为四御殿。三清阁是观内藏书之地,藏有明代正统年间所刻的《正统道藏》共卷,观内赐经碑详细记述“赐经“的经过。四御殿供奉上天的位大帝,依次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祗、南极长生大帝。
吕祖殿
在西路元君殿西侧,建于清嘉庆十三年(),分前后两殿,前殿为八仙殿,殿内东西相向塑有民间传说的八仙神像。后殿即吕祖殿,是吕洞宾专殿,此殿是观内唯一的琉璃瓦顶建筑。
云集殿
即后花园,在白云观最北端,建于清光绪十三年()。云集山房为中心建筑,正南是座南朝北的戒台,两侧有游廊迂回,后有假山横亘,山上东西有有鹤亭与妙香亭相望。园西部有退居楼。后花园素有“小蓬莱“之誉。
碑刻
白云观保存了大量的碑刻,有重修碑记、捐产碑记、亩产碑记、香火碑记,如正统九年胡潆撰白云观重修记,正统十三年许彬撰赐经碑;清乾隆五十三年()御制重修碑记及御笔诗碑,光绪十二年重勒明正德年赵士贤撰白云观重修碑、明嘉靖年顾颐寿撰白云观重修碑等。记载了白云观建筑、发展、变迁的历史情况,观内保存有元代著名书法家赵孟俯行书《老子道德经》刻石,为刻石中的佳品。另有老子石雕座像,传说是唐代的石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