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宫又名太清丛林,位于沈河区西顺城街号。始建于年(清康熙二年)。据《太清宫丛林历史志略》和《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记载:“康熙癸卯春,奉省畿内,旱且甚。祖师郭守真,迎请至奉,尊为师长,择省垣砖城西北角楼外水泡一段。撤水填平。特建道庙区,......本名三教堂”,至年(乾隆四十三年),房屋计三十五楹。翌年,赵一尘任监院,重修扩建,祠宇达八十八楹,规模始备,遂改名为“太清宫”,为道教十方常住从林,也是东北第一丛林。以后,于嘉庆、光绪、民国年间都有过扩建和重修。
全院坐北朝南,南宽北窄呈梯形,共有四进院落,占地面约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余平方米。在建筑上,既有鲜明的民族建筑风格,又颇具道家特色,采取了四合院对称轴式的建筑格局。前院有灵宫殿(原为山门),年修复后为两层硬山前后廊式,面阔三间,东西有配殿。院内东侧为十方堂,现十方堂北次间辟为门洞,其 东为山门。西侧为云水堂。正北为关帝殿,歇山式,青瓦顶,正脊素立面,两端有鸱吻,垂脊有跑兽,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台基石造,须弥座式,前后踏垛三级。殿内木雕暖阁中塑关羽象,左有关平,右有周仓。
二进院内,东侧有客堂、省心室,西侧有执事室、经堂。北面的老君殿是该庙主要建筑之一,硬山前廊式,青瓦顶,正脊立面中间塑双龙戏珠,两端有鸱吻,垂脊有兽,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梁枋上作苏式彩画。殿内有垂花式木阁,中塑老子坐像。
三进院内,东侧有斋堂、吕祖楼。楼为两层硬山前廊式,青瓦顶,三间,内供吕洞宾像。西侧有善功祠、丘祖楼。建造形式与东侧相同。丘祖楼内供丘处机像。北面正中为玉皇阁,阁为硬山前后廊式,青瓦顶。正脊两端有鸱吻,垂脊有兽。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梁枋作和玺彩画。上层内顶装天花,画龙凤,暖阁内塑玉皇坐像,下层为接待室。
四进院落内原有郭祖塔、碑楼,北面中间为法堂。碑楼内置《郭真人碑记》一方。法堂前两侧横墙内嵌置《太清宫特建世系承志碑》、《玉皇阁碑记》石碑各一方。这些碑刻记载了太清宫创建历史及前后诸监院接替始末,这一组建筑和石碑今已无存。
太清宫是清代道教建筑,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沈阳市和辽宁省人民委员会先后干年月、年月公布为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宫院归道教协会管理使用,现已成为道教活动和人们休憩、游览的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