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途客服网

天童寺

山外青山翠满峰,丛林禅院九州同。楼堂仙阁难相数,广厦千间是天童。
天童禅寺自义兴祖师开山以来,经历代相承,终于成为巍巍卓立。雄尊秀蔚,千楹万础,规模宏大的禅宗十方丛林。全寺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万余平方米。有殿、堂、楼、阁、轩、寮、居余个计间。寺院座落在层峦叠嶂的太白山下,“群峰抱一寺,一寺镇群峰”,东、西、北三方有六峰簇拥。背枕巍巍主峰太白峰;左依东峰、中峰、乳峰;右靠钵盂峰,圆秀突起,状如覆钵,聿旗峰,陡惊峻险,似旌展扬。唯独南面天阔山远,一条郁郁葱葱万松大道恭迎宾客朝山进香。
天童禅寺现存的规模,基本上保持明季的格局。整个建筑群体布局严谨,结构精致,主次分明,疏密得体。雄伟高大的天王殿、佛殿、法堂、藏经楼、罗汉堂等主体殿堂,依次座落在倚山势而建的广阔台基上,一殿高于一殿逐级高升,气势磅礴。各殿堂均按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形式,重檐叠阁,画栋雕梁,庄严而古朴,成为古刹的“中轴线”。东西两旁有新新堂、伽蓝殿、云水堂、自得齐、立雪轩和客堂、祖师殿、应供堂、静观堂、面壁居等十几个僧房客寮对称分布。与主体殿堂互相呼应,互为衬托。另外按照地形还建有钟楼、东西禅堂、戒堂、如意寮、御书楼、库房、先觉堂、长庚堂、东桂堂、方丈殿等建筑十余处,缀成了一个蔚为壮观的建筑群体。所有殿堂楼阁均以长廊连接,只有一进入寺门,晴天不晒太阳,雨于不走湿路,便可到达寺内任何一处,可见建造者的独具匠心。
天童禅寺始建于晋朝,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历史。
西晋永康年(公元年),僧人义兴云游至扬州部会郡县(即今鄞州)南山之东谷,因爱其山水,遂在此结茅修持。相传,当时东谷附近并无人烟,却有一位童子每天前来送给薪水。不久精舍建成,童子对义兴大师说:我是太白金星,因为大师笃于道行,感动玉帝,命我化为童子前来护持左右。如今大功告成,特此告辞。言讫童子不见。由此山名太白,寺名天童。
到了唐代,宗弼禅师感到东谷地狭谷浅,于至德二年(公元年)将精舍迁徙太白峰下(即天童禅寺今址),距义兴大师开山处公一公里之遥。乾元二年(公元年),由相国第五琦秦请,因山有玲珑岩,肃宗帝赐名“天童玲珑寺”。大中元年(公元年),咸启禅师主席,弘扬洞山宗风,时正值曹洞宗发轫伊始。咸通十年(公元年),据浙东观察使杨严所请,懿宗帝敕赐“天寿寺”名。
中国的禅宗到宋代日益昌盛,至南宋时达鼎盛时期,天童禅寺也成为禅宗之名刹。景德四年(公元年),真宗帝敕赐“天童景德禅寺”额。神宗帝即位后,召寺僧惟白人禁问道,三登高座。并于元丰八年(公元年)赐惟白金紫衣一袭。建中靖国元年(公元年),微宗帝敕赐惟白“佛国禅师”号,并御制天童景德寺惟白续灯录序。建炎三年(公元年),正觉禅师继席,住山年,复弘曹洞宗风,僧人常住千人以上,为天童禅寺中兴时期。绍兴四年(公元年)建成能容纳千人的僧堂,前后间、架、三过廊、二天井,纵尺广丈。继而扩大山门,成为巍峨杰阁,安奉千佛。中建卢舍那阁,旁设五十三善智识像,名为“千佛阁”。淳熙五年(公元年),右丞相永国公史浩奏请,孝宗帝翰挥“太白名山”四字赐寺。绍熙四年(公元年),虚庵禅师扩建千佛阁,鸠工庀材,历三寒署。扩建后的千佛阁高三层丈,飞异,隐接云霄,宏丽甲东南。嘉定年间(公元-年),太师右丞相史弥远奏请定“禅院五山十刹”,天童禅寺列为五山之第三山。
元大德三年(公元年),成宗帝赐千佛阁为朝元宝阁,后殿。至正十九年(公元年),元良禅师重建朝元宝阁,铸万铜佛供于阁中,阁旁增置二楼,左鸿钟,右轮藏,烟云缭绕,金碧辉煌。有诗赞曰:“云从太白山头起,香自朝元阁上飘”。至正二十年(公元年),顺帝敕赐元良禅师“善觉普光祥师”号。
明太祖于洪武十五年(公元年)册封天下名寺,赐浙江省宁波府鄞县天童山景德禅寺为天童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二山。到神宗年间,寺院遭受了一次历史性的灾难。万历十五年(公元年)七月二十一日,鄞县发生特大水灾,风雨骤作,山洪暴发,天童禅寺殿宇尽圮,础砾无存。是年岁冬住持因怀在废墟上重建殿堂。崇祯四年(公元年),密云禅师住持天童,鼎力重兴。于崇祯八年(公元年)建佛殿、天王殿,继而建法堂、先觉堂、藏经阁、方丈殿;崇祯九年(公元年) 建云水堂、供应堂、延寿堂;崇祯十年(公元年)建西禅堂、东西两客堂;崇祯十三年(公元年)建东禅堂、新新堂、迥光阁、返照楼,并重浚万工池,修造七宝塔,所有工程,无不建造完备,奠定了今日寺院的规模和格局。时为寺院的鼎盛时期,现存的铸于崇祯十四年(公元年)的千僧锅右以佐证,该锅直径.米,深.米,重公斤。
清顺治十六年(公元年),世祖帝召寺僧道进就敕谕,并赐三衣、黄衣、缘云缎袍各一袭。次年赐帑金千两命重修佛殿,敕封道“弘觉禅师”号,并赐银印一颗,重两,方广三寸许,右为汉篆“弘觉禅师之印”,左镌满文一行,赐三衣、五衣、七衣、黄祖衣、宫道袍、沉香色道袍及千衲衣、夹衣等。御书僧诗一首,曰:“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忱。”康熙四十四年(公元年),圣祖帝敕赐天童寺御书金字心经宝塔一幅,旁记康熙岁次乙酉二月南巡舟中书。五月又赐金字心经一卷、僧诗一幅、白绫四条。雍正十二年(公元年),世宗帝赐御书“慈云密布”匾额及柱联、赞释迦、观音偈各一。光绪二十八年(公元年),寄禅和尚住持后,将十方丛林住持继承制度改为十方选贤制度,称为选贤丛林,这种制度是丛林住持史上的一个进步。
中国佛教界领袖圆瑛大师于民国十九年至二十五年(公元-年)住持天童年,使古刹更为壮严,由他主持铸成的大铜钟高.米,下口径.米,钟面铸有卷《华严经》,重达.万斤,现挂钟楼上。
新中国成立后,天童禅寺得到了人民政府保护,僧众殿堂功课,威仪整肃,参禅修持,不废古规。同时发扬“农禅并重”优良传统,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寺院移作它用,佛像被毁。年经国务院批准并拨款进行修复,古寺重辉,法炬复燃,全寺僧众又晨钟暮鼓,诵经礼佛,参究禅理,绍隆三宝,如法如律地进行宗教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