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途客服网

文通塔与勺湖公园


楚州城西北隅,古运河堤东侧,风光旖旎的勺湖之滨,巍然耸立在着一座古塔,名为文通塔。这座塔是具有佛教传统的古建筑,全部是砖结构,无梁柱,高十三丈三尺,七层八角。现在看到的它的外形为黄身青檐,是经整修粉刷的,在阳光映照下,显得十分古朴典雅。塔内如今可登至四层,底层四尊释迦牟尼像,神采奕奕,顶层观音大士坐莲台,维妙维肖。过去因年久失修而已摇动腐朽的楼板及登塔转梯,均已修复。从四层塔楼的东南窗口凭栏远眺,淮安全城景象尽收眼底。
文通塔,原名尊圣塔,巍然屹立于淮安古城西北隅运河之畔、勺湖之滨的“文通塔苑”内,古朴而又庄严,是富有佛教风格的古典建筑。文通塔始建于唐中宗景龙二年(公元年),距今已一千二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据清代《淮需小记》所载;唐代武则天时,西域碎叶和尚僧伽大士曾来楚州(淮安),景龙二年僧伽大 士应召入宫,尊为“圣僧”,称为弟子。唐中宗李显令楚州这僧伽大士(圣僧)建造“龙兴万寿禅寺”,并造“尊圣塔”一座。因旁有晋代的文通寺,故后改名为“文通塔”。
文通塔原为木塔,现存砖塔为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年)改建后的模式。七层八角,砖迭出挑而成的腰檐六道。五层以上是穹窿式八角形藻井;底层较高,下部砖壁略向里收进,塔身呈抛物线状。初建时高十三丈三尺(合.米)。顶层有一尊慈祥的观音菩萨端坐于莲花峰上;底部有四尊释伽牟尼塑像头顶华盖,相背而坐,面朝四方,维妙维肖,神采奕奕,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度的艺术天才和创造才能。

明崇祯二年(公元年),尊胜塔重修,因旁有文通寺,故改名为文通塔。清道光十八年(公元年)秋又重修,与明初建的城南隅的龙光阁(今已毁)遥遥相对,“以壮文峰“(语见《重修山阳县志》),故又曾更名为文通塔。 解放后,文通塔被列为江苏省三级文物保护单位,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中曾重修过。最近一次的重修是在七十年代末,周围还建起围墙,院门题额曰“文通塔苑“,为我省名书法家武中奇所书。 这座塔现在成了勺湖公湖公园的第一景点:湖光塔影。每当红日高照或皓月当空,塔身便倒映于湖中,偶或点缀以白云、蓝天、垂柳、奇葩,其景之幽,令人观之叹绝。
塔后的勺湖因形似一把勺子而处名,拥有水面亩,陆地亩。这里自古即为淮安名胜。据说从隋唐时代起,这里建有著名寺院,来此游历或焚香膜拜者常年不绝。而这建勺湖公园。半个多世纪以前,当代一位伟人童年时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注),来此观赏的人们,每念及此,游兴陡增。当你踏进“文通塔苑“的门槛,首先扑入眼帘的是双亭回廊。过文通塔,即踏上勺堤,左侧是绿波荡漾的湖水,右为与淮中校园毗邻的白身青檐的云墙。由此向东北眺望,清晰可见远处的两道玲珑别致的洞门,令人的芳径通幽之感。这虽然还比不上浓妆淡抹相宜的杭州西湖那么美,但与江南一般园林相比,是毫不逊色的。过了两道洞门,园中的一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即呈现眼而这些建筑,皆顺着地形水势,变代多样,色彩柔和宜人,庄重而淡雅。湖心岛上原大悲阁旧地,现建的一座厅堂,东侧的贴水曲廊和扇形水榭,湖中建的石舫,舫上有两层楼阁,登楼可鸟瞰全湖景色。湖心岛南北有虹桥与陆地相连。明代进士阮葵生当年讲学的勺湖书院也按明朝时候的建筑风格修复好了,西侧还增建一座春风亭,供探游者休憩。在桥畔举目平视,但见二三游艇划破水底蓝天,其景别有一种情趣。 这里介绍的只是园中景点的一部分,而新的景点还在修复兴建中。游人常说:“这勺湖风光别有其他园林,它是一种朴素自然美。确实如此,浓妆艳抹固然引人顾盼,而不加粉琢的朴素的美则更令人赏心悦目,唯其如此,所以无论是百花盛开的春天,还是银装素裹的严冬,园中游人,均络绎不绝。 (注:敬爱的周总理童年时曾在文通塔下放过风筝,在勺湖中划过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