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途客服网

千佛岩

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尊,分凿于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据古文献记载,这里曾有过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又经明代太监争修,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年起,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缮一新,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以便观瞻。
千佛崖石窟,在南京市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南齐永明七年(),明僧绍次子、临沂县令明仲璋继承父志,与法度禅师在栖霞山西峰石壁造“三圣像”,至梁天监十年()陆续凿成。中为无量寿佛坐像,通高米,观音、势至两菩萨左右侍立,均高约米。此为千佛崖中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以后齐、梁太子及王公大臣,各依崖之高下开凿佛像。宋、明两代又有增刻和修葺。崖壁上下共五级,佛大者数丈,小者仅盈尺,或五、六尊为一龛,或七、八尊为一龛,望之如蜂房鸽舍,号称千佛崖。还有南唐书法家徐铉、徐锴题名,宋游九言书“古千佛岩栖霞寺”及明代重修佛龛题名等。
清咸丰年间,千佛崖遭严重破坏。年,住持僧若舜用水泥粉饰全山石像,使之失去原貌。“文化大革命”中又遭破坏。现存造像尊,佛龛座,除少数完好外,大部分已残缺。
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尊,分凿于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
据古文献记载,这里曾有过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又经明代太监争修,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年起,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缮一新,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以便观瞻。
南京东郊有座栖霞山,栖霞山上有座千佛岩。传说千佛岩有一千尊佛像,是六朝时候一位石匠一个人凿出来的,最后一尊佛像一手拿着凿子,一手拿着锤子,就是凿石佛的石匠。
那时,南京是京城,皇帝最信佛。有一次,他到栖霞寺去进香,看见栖霞山的山势蛮好,就在菩萨面前许了一个愿,要在栖霞山上凿一千尊佛像。
皇帝放个屁,太监唱台戏。皇帝一说要凿石佛,那些太监就到处找手艺好的石匠了。
凑巧,就在栖霞山脚下,有个石匠,年轻力壮,手艺又好,被太监打听到了,就把石匠带去见皇帝。
从前,见皇帝的规矩大哩,先要三跪九叩首,皇帝讲话时,你只能跪在地上听,连头也不能抬,皇帝讲多九,你就得跪多久。等皇帝把话讲完,石匠已经跪得两条腿都站不直了。石匠想:“你皇帝也是一个人,叫我替你办事情,还让我跪了老半天,总有一天,也要叫你给我跪跪试试瞧。”
石匠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敢这么讲,凿石佛的事更不敢马虎。他知道,弄得不好,是要杀头的。
从此以后,石匠就日夜不停地在栖霞山上凿石佛了。石匠的手艺确实高,凿一尊是一个样子,尊尊石佛都不一样,大的,小的,老的,少的,坐的,站的,各有各的神态,各有各的姿势。就这样,凿呀凿的,一连凿了九百九十九尊,就差一尊了。这时,太监来告诉他,期限快到了,明儿个皇帝要亲自来朝拜石佛,一千尊石佛一定要在天亮前通通凿好。
石匠一拍胸脯说:“就是了,保险误不了事!”说着,当夜就把最后一尊石佛凿了出来。他老兄铁锤、凿子一放,安安稳稳睡觉去了。
哪晓得,第二天天亮起来一看,那最后凿好的一尊石佛不见了,只剩下一个空空的石窟窿。这一下,石匠急死了,早不丢,迟不丢,刚巧皇帝今儿个要来,偏偏丢了一尊石佛,这不是要人命吗?再凿一尊,时间来不及了;不凿吧,皇帝一发脾气,就倒老霉了。想来想去,想不出一个好办法来。
那皇帝到了,呼幺喝六,一路过来。那皇帝倒蛮诚心,见一尊石佛,跪下来,磕一个头。
石匠见了,反倒不急了。心想:“今儿个我倒要叫你皇帝老儿给我磕头拜一拜了。”他一手拿着凿子,一手举起铁锤,“扑哧”一跳,跳进最后那个石窟窿,站在那块,憋着气,一动也不动。
这时,皇帝一连磕了九百九十九个头,早已磕得头晕眼花,看见最末一个石窟里还有一尊佛像,不管三七二十一,“扑通”一下子跪下来,又磕了一个头。站起来,也顾不得问什么,说声“回去”,走了。
石匠等人走完,才从石窟窿里跳下来。他怕皇帝下次再来,赶紧依照自己的样子,连夜凿了一尊石像,放在里头。
后来传来传去,传得神了,都说石匠跑进石窟窿后,就变成石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