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途客服网

周庄叶楚伧故居

这座四进清式建筑,包括墙门、轿厅、正厅和堂楼,还有一个幽静小巧的后天井。除了堂楼基本保持原状外,前面三进在半个世纪的动乱岁月中,几乎被夷为平地。近年来,周庄镇人民政府延请能工巧匠,按照原有风格,对叶楚伧故居作了修复。厅堂内,布置了叶楚伧的画像、著作、墨迹,以及书画家们为纪念这位国民党元老所绘制的作品。居室内的家具陈设,多为清代和民国时期民居的风格,十分朴素,毫无奢华之气。后天井中,花木扶疏,绿树掩映,环境十分幽静。天井中原来还有一株日本桅子花,据说是日本友人赠送的礼物,为叶楚伧当年手植其间。可惜在故居修复工程施工时,移栽不慎而枯萎了。
叶楚伧生于年,卒于年,名宗源,号卓书,楚伧是早年所用的笔名,后专以为名。他是著名的南社诗人和政治活动家。
叶楚伧自幼在周庄长大,身体魁梧,一张桔皮脸,浑身透出幽燕豪爽之气,恰如他的名字。他早年喜欢写作,笔名“小凤”、“叶叶”、“湘君”等,小说风格接近鸳鸯蝴蝶派,文笔秀丽轻逸,仿佛出自女子之手,所以在当时文坛有“以貌求之不愧楚伧,以文求之不愧小凤”的美称。
少年进,叶楚伧便好学不倦,最初从本镇秀才诸福坤学文,后来从本镇举人陶惟坻学诗。兴新学以后,考入了苏州高等学堂。某年寒假,叶楚伧从苏州回到周庄,适逢旧历新年。按照镇上的旧俗,新年中开放赌禁,男女老少都以赌博为乐,有些人甚至连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此外,还盛行迎神、赛会等迷信活动。还有一些青年染上了吸食鸦片的恶习,不务正业,偷盗拐骗。接受了新思想的叶楚伧,对这种现象非常不满。他带领一批有志青年,组织“文明度年会”.向广大镇民宣传赌、迷信、吸鸦片的危害性,抵制不良的社会风气。参加“文明度年会”的青年,于农历正月初一举行团拜会,团拜会上大家将“恭喜发财”改为“恭喜进步”,以此破旧俗,开创良好的社会风气。
叶楚伧从小就忧愤国事。长大成人时,正值清末,政治腐败,外患日亟。他为了谋求中国的出路,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主张,参加了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辛亥革命一声炮响,叶楚伧即投笔从戎,加人了姚雨林率领的粤军,并在军中担任参谋长,随军北上。光复南京后,叶楚伧便离开军队,致力于宣传工作。他来到上海,和于右任、戴季陶、邵力子等人创办了《民报》。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民报》改名为《民呼报》,又改名为《民吁报》,这张报纸后来成为《民国日报》。
叶楚伧童年丧母,家境贫寒,常常寄居在本镇亲戚沈仲眉家。他后来当了江苏省政府秘书长,身居要职,可仍然不忘当年的清寒生活。有一次,他回故乡周庄,居住在沈氏家里,沈氏请他吃饭,他说:“不必客气,菜肴简单些,家常便饭就可以了!”沈氏问他喜欢吃什么菜,叶楚伧说:“我只要一只糟烧螺蛳头肉。”饭后,沈家的女佣王妈给他绞上一把毛巾,他说:“不敢当,不敢当!你老人家替我绞毛巾,真是过意不去,应当让我们年轻人给你绞毛巾。”王妈很受感动。
叶楚伧办事很有原则,不徇私情。周庄有个姓唐的人,文才不错,写得一手好字,可偏偏抽上鸦片,弄得潦倒不堪,只能帮人写写状纸和契约谋生。得知叶楚伧在南京做了大官,顿生攀附之意,心想自己先前与他有点交往,又是乡亲,想必总会有碗饭吃。于是兴冲冲跑到南京,谁知会见了三次都未能奏效。临了,叶楚伧推诿道:“我是负责宣传的,你去找民政部吧!”
叶楚伧有酒癖,每餐必饮。在《民国日报》当主笔时,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杯白兰地和一包花生米,边饮洒边写文章。如有佳宾来访,则酒逢知己,常常喝醉。但他醉后能自克酒性,并以诗句自诩:“酒中人是性中人,豪放恬祥各有真。”
叶楚伧离开故乡周庄,去参加辛亥革命时,每次收到家里的来信,都原封不动放在箱子里。他说,看了家信,怕要分心影响工作。直到辛亥革命胜利以后,他才取出一大叠家信,一封又一封地阅读起来,浓浓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他以自己的俸金三千元,捐给家乡的小学校,作为清寒助学基金。这笔钱款存入周庄殷实商号,以每年的利息发给清寒学生作学费,解决了不少贫困学生的困难。
叶楚伧著有《世徽楼诗稿》、《楚伧文存》以及章回体长篇小说《古戍寒笳记》、《如此京华》等。他的小说温情婉约、缠绵悱恻,诗歌却归豪放派。有人这样评论他的诗文:“星斗罗于胸中,风雷动于腕底,文则雄健,诗则高古。”年月日叶楚伧在上海病逝终年六十岁。年叶楚伧被安葬于苏州木渎灵岩山。“文革”后迁葬东山华侨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