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徐州市南郊和平路南。海拔米,南北长约公里。遍山苍松翠柏,古树参天,且山势平缓易于登临。
传说汉高祖刘邦起事前曾入此山,其妻吕氏遍寻无着,后观天象,见山中有云龙之气,于是入山,终于找到了刘邦,因而山名云龙。其实,此山因峰峦起伏,连绵九节,状若游龙,而且常为云雾镣绕,故名云龙山。又因山上兴化寺内有北魏石佛,故亦称石佛山。
由北麓登山,迎面巨石上横书“云龙山”三十大亨,笔锋犀利,镌工精致。登上山顶,北眺九里山,两千年前楚汉鏖战的古战场就在眼前;西览云龙湖。碧波如镜;东望黄河故道,犹如白练婉蜒;凤凰山上庄严肃穆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尽收眼底。
山顶近处是放鹤亭。此亭系北宋文人张天骥在宋元丰元年(年)春所建。张天骥自号云龙山人,隐居云龙山麓的黄茅岗,他在亭内养鹤两只,清晨放鹤,傍晚招鹤,故此亭名放鹤亭。苏东坡知徐州时,与他交往甚密,常在一起饮酒赋诗,并在放鹤亭建成不久,特地为张天骥写了一篇《放鹤亭记》,亭以文传,遂有名于世。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句,后人又在其南增建一亭,名为招鹤亭。连袂媲美。
亭南有井一口,原名石佛井,深米,因井邻近放鹤亭,明天启四年(年),徐州户部分司张璇为它改名曰饮鹤泉,并题“饮鹤泉”三字,立碑于井之南侧。
在放鹤亭不远的黄茅岗岩石上,有东坡石床,岗崖的右上角刻有“石床”二字,传说苏东坡有一次与张天骥等友人登山饮酒,曾醉卧于此。
放鹤亭之南还有试衣亭和送晖亭,这是根据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诗句取名。
放鹤亭之东是兴化寺,进入山门便是雄伟的大雄宝殿,殿内有石刻大佛,这是与云岗、龙门石刻同时代的作品。相传北魏正平元年(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侵宋时,万大军围攻徐州,驻扎在云龙山戏马台一带,士卒们依山就石雕成一尊大佛头像。明洪武三十一年(年),由和尚胜吉主持,傍山依崖,建造了覆盖大佛头像的大雄宝殿。清康熙三十四年(年),徐州知州王邑承又主持增雕了石佛的上半身,才成为如今所见的半身大佛坐像。石佛高约米,因后檐墙高尺许,仅用三砖,故又有“三砖殿覆盖三丈佛”的传说。大石佛两侧的岩壁上,还镌有北魏太和十年(年),以及唐宋时的造像和题字,神态各异的佛像嵌布其中,错落有致。龛山作庙,削峰成佛,天然如画。
放鹤亭之西南是观音大士岩院,建于清康熙五十六年(年),敞式山门,依山坡斜势建五十三参,院内清幽雅致,有观音正殿间,内奉大士像。另有戏楼一座,建于清道光七年(年),每逢庙会时,即在此演戏娱神。
近年来,徐州市以云龙山、云龙湖各景点为中心,不断发掘修缮历史文物与名胜古迹,大力绿化美化古城。楚项羽的戏马台、刘邦的大风歌碑、狮子山西汉彩绘兵马俑、汉代诸侯的地陵、汉画像石刻,以及唐宋飞天摩崖石刻,清代的乾隆行宫诸景点,使今日徐州景物荟萃,蔚为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