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舒城县西南七门山下,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距今已余年。汉高祖年(公元前年),刘信为羹颉候,食邑于舒,始于七门岭下阻河筑堰,曰“七门”,引水东北,发展农耕,灌田万余亩;又于东加筑乌羊、槽牍堰,谓之“七门三堰”,灌田共废,废断龙舒水,灌田顷。明宣德年间(-),县令刘显在进行疏浚,扩大灌溉面积的同时,制定用水办法和管理制度,人民世受其利,为纪念刘信、刘馥、刘显,于堰建“三刘祠”,勒石树碑,记三人功德。七门堰以充分利用自然陂、荡、塘、沟,形成自流灌溉网为其特征。这里有山有水,山水相映,宜于游人。“三堰余泽”,被誉为“龙舒八景之一”。